发布时间:2025-10-15 18:00:49    次浏览
上海京剧院《曹操与杨修》演出剧照,马科执导。 马科在颁奖典礼现场早报记者潘妤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昨晚在上海大剧院隆重举行。包括主角奖、配角奖、新人主角奖、新人配角奖在内的各大奖项也在昨晚正式揭晓。最终,重庆市京剧团的程联群凭借京剧《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获得了主角奖榜首,配角奖榜首则由江苏省淮剧团的陈明矿摘得。当晚的最高潮出现在特殊贡献奖的颁奖时刻,当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用激昂的声音宣布把这一殊荣颁给85岁高龄的戏剧导演马科时,两位共事多年的老搭档在台上握手一笑,全场观众为之动容。观众伴着整齐的掌声齐呼“马科”,向这位为中国戏剧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导演致敬。主角奖榜首程联群登台激动哽咽本届“白玉兰”奖的参评演员创下了历届之最,在总共144名参评演员的激烈角逐中,最后产生了主角奖提名演员20名和配角奖提名演员10名。昨晚,最终获得正式奖的8位主角奖和5位配角奖演员名单正式揭晓。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得主也同时登台领奖。8位主角奖获得者分别是程联群、朱元昊、牛建伟、朱妍、施洁净、赵 群、刘雯卉、熊明霞,涉及了全国各地5个戏曲剧种和芭蕾舞。主角奖榜首程联群今年51岁,在《曹七巧》一剧中,向传统戏彩旦、花旦和川剧中泼辣旦学习借鉴,用丰富的表演和演唱塑造了一个让人难忘的曹七巧形象。在昨天的颁奖仪式上,被主持人叶惠贤称作“白玉兰之夜最幸福的人”的程联群登台时激动哽咽,她说:“这么多年一想起上海我就温暖,30年前我曾经在上海学习过,这里的很多老师为我一生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今年又登上了这个领奖台,上海可谓是我的福地。”而凭借《祥林嫂》中贺老六角色而登台的配角奖榜首陈明矿的获奖演出则更是“绝无仅有”,这位出身淮剧之家的淮剧名家,家里加上他竟有4位白玉兰奖得主。昨晚,父亲淮剧名家陈德林、母亲黄素萍以及妻子陈澄悉数来到颁奖现场,和陈明矿一起演唱了一曲韵味浓厚的《板桥道情》,而正在上戏读书的儿子陈津伟也和全家人一起合唱了此曲,并表示,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这个领奖的舞台。其他4位获得配角奖的分别是吴思明、黄慧、许海俐、吴云花。山西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成为颁奖当晚的一大亮点,其新编现代晋剧《上马街》中车伍儿的扮演者牛建伟和徐光明的扮演者吴云花双双荣膺本届白玉兰“主角奖”和“配角奖”。十年间,这已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三进上海、三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曾经两度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的晋剧表演艺术家谢涛昨天特地赶到上海,演唱了一段传统晋剧《打金枝》,而新获奖的牛建伟也以《徐策跑城》中晋剧绝活“帽翅功”让观众为之惊叹。 全场齐呼“马科”向老导演致敬虽然马科的名字已经不为很多年轻的观众和从业者知晓,但这位戏剧导演大家却在中国剧坛留下了众多影响深远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现代京剧史上里程碑之作《曹操与杨修》。昨晚,组委会特地安排了马科多年前的事业伙伴,同样荣获过白玉兰特殊贡献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登台宣布获奖名单,当尚长荣声如洪钟地说出“马科”二字时,全场气氛为此欢腾。作为上海京剧院的戏曲导演,马科的艺术生涯正是京剧艺术从传统走向现当代的整个历程的缩影。他接受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系统训练,在实践中又将斯坦尼理论灵活运用到京剧表导演中,逐步形成了写意与写实交融、人物塑造与戏曲程式贯通的导演风格。他导演了京剧《红色风暴》、《乾隆下江南》、《曹操与杨修》、《盘丝洞》、《程长庚》、《岐王梦》,越剧《西园记》,粤剧《潮涨潮落》及黄梅戏《红楼梦》等几十部大戏。《曹操与杨修》被业界认为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传统写意的,是将两者融为一体的“新时期中里程碑式的京剧作品”。2000年他的艺术生活回忆录《马科回忆》出版时,余秋雨为其作序,称他为“生长于民间土壤,扎根于传统艺术,陶冶于国际学派,奋斗于坎坷岁月,大成于改革盛世,享誉于海内海外”的戏剧家。昨晚,马科手拄拐杖,在妻子童正维的搀扶下登台,立刻获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牛大姐”童正维满脸笑意,代表丈夫发表了幽默并深情致辞:“我老伴今年85岁了,一直工作到72岁,才因为一场大病停止了工作。没想到13年后获得了这个大奖,这是他的荣誉,也是我们全家的荣幸,我代表我们全家老小感谢大家。”而尚长荣同样激动地表示,马科老师把毕生的经历都献给了中国的戏剧事业,值得我们所有人表达最真最深的尊敬。虽然在领奖台上始终未发一言,但马科在离开舞台时转身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让所有同行和观众都感动不已。